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相关媒体 » 正文

前十月北京医药产业利润增两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1  浏览次数:8
核心提示:原标题:前十月北京医药产业利润增两成  医疗水平的每一次进步,无不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生物3D打印出血管、骨骼、甚至甲状腺
         原标题:前十月北京医药产业利润增两成

  医疗水平的每一次进步,无不与技术创新息息相关:生物3D打印出血管、骨骼、甚至甲状腺;脑起搏器开启远程诊疗先河;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误差不到1毫米……随着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在跨越式发展中诞生一系列成果,北京医药产业规模也快速提升。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1至10月,本市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52.8亿元,同比增长19.3%,已经赶超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利润总额。

  “左侧大脑电压增加1伏,右脉宽加到70。”坐在电脑屏幕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孟凡刚与新加坡国大医院神经外科主管姚进财,为身在新加坡的帕金森患者林先生进行了脑深部刺激术后远程会诊。随着脑起搏器参数的调整,仅仅一分钟,林先生原本僵直的左手臂,不仅手能握拳屈伸了,而且还能晃晃膀子甩甩胳膊了。记者了解到,脑深部电刺激术被称为“脑起搏器”,是顶尖科技应用于临床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6000多万名帕金森病、癫痫、药物依赖等神经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目前,清华大学和品驰医疗科研团队研发的脑起搏器和迷走神经刺激器,已申请专利211项,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对脊柱手术部位的精准定位误差不到1毫米,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产品“天玑”,是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骨盆及四肢骨折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在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该产品现已在全国14家医院应用,开展了3200余例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不仅让手术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患者受到的辐射、失血量和组织微创也相应减少。

  继脑起搏器之后,清华品驰团队又盯上新的神经系统疑难杂症。除了大脑之外,清华品驰团队对基础神经的“靶位”治疗方式也在实验层面实现了突破,并有望在明年初就应用于临床,让尿失禁和不明原因疼痛的患者从中受益。

  北大医疗副总裁任甄华表示,北大医疗将成立创投基金,对新领域和新技术进行孵化,重点关注分子诊断及检测服务、数字医疗、生物创新药领域的尖端技术。

(责任编辑:徐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